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一种实验性的寨卡疫苗减少了怀孕猕猴体内的病毒数量,改善了胎儿的预后。
这项工作可能有助于支持实验性寨卡DNA疫苗VRC5283的开发和批准,该疫苗目前正处于人体的早期试验阶段。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加州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California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的病毒学家科恩·范龙佩(Koen Van Rompay)表示,这项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的研究,沐鸣平台代理标志着首次对怀孕前接种的寨卡疫苗进行测试,并在怀孕期间暴露于该病毒。
孕妇感染寨卡病毒与胎儿不良反应的高风险有关,包括胎儿死亡、小头畸形和其他异常,统称为先天性寨卡综合征。目前还没有批准的疫苗。
怀孕的猴子接种寨卡疫苗
研究人员设计这项研究是为了模拟一个真实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妇女可以在怀孕前数月或数年接种疫苗。
在给雌性猴子注射VRC5283疫苗后,根据它们的繁殖周期,研究人员把雌性猴子和雄性猴子关在一起,让它们繁殖。13只接种过疫苗的动物和12只未接种的对照组怀孕。
研究人员让怀孕的动物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和后三个月接触寨卡病毒。
接种疫苗的女性血液中的病毒较少,而且病毒在接触后持续时间较短。由于寨卡病毒感染,两只未接种疫苗的动物在妊娠早期失去了胎儿;接种疫苗组无早期胎儿丢失。
在怀孕后期,研究人员在母亲和胎儿的组织中寻找寨卡病毒。未接种疫苗的对照组的12个胎儿中有11个检测到寨卡病毒RNA。
研究人员在接种疫苗组的13名胎儿中没有检测到寨卡病毒RNA,这表明疫苗阻止了病毒向胎儿传播。接种疫苗的母鼠体内的寨卡病毒抗体与病毒防护相关。
微妙的发展缺陷
范龙佩说,研究结果表明,VRC5283疫苗也可能预防寨卡病毒在人体内的母婴传播。该候选疫苗目前正在由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疫苗研究中心进行的全球IIb阶段试验中,以测试其安全性和在人体中引发免疫反应的能力。
研究人员将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以确定疫苗的有效性,以支持许可。动物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支持批准疫苗。
正在进行的有关寨卡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工作包括评估对病毒的被动抗体在妊娠期预防寨卡病毒感染的能力。由于疫苗接种后抗体需要几周时间才能产生,沐鸣怎么样被动抗体转移可能被用于立即治疗有感染风险或有寨卡病毒感染症状的孕妇。
研究人员还在研究寨卡病毒如何影响年轻猕猴的发育。Van Rompay说,猕猴不会出现某些婴儿出现的头部畸形(小头畸形),但这可能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并发症。专家认为,可能会有更多的婴儿在出生前接触过寨卡病毒,他们可能会出现更轻微的发育缺陷。
范龙佩说:“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寨卡病毒对胎儿大脑造成了微小损伤。”研究人员希望,对出生前长时间接触该病毒的猕猴进行仔细监测,可以发现其他可能出现在儿童身上的问题。
其他合著者来自杜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国家卫生研究院和NIAID的校内研究项目资助了这项工作。